BTTZ / BTTVZ / BTTQ / BTTVQ / WD-BTTYZ / WD-BTTYQ
矿物绝缘电缆(Mineral Insulated Cable)简称MI电缆,作为配线使用时,国内习惯称作氧化镁电缆或防火电缆。矿物绝缘电缆在国外开展较早,早在19世纪末一位瑞士工程师Arnold Francois Borel就提出矿物绝缘电缆的设想,并于1896年获得专利权,1934-1936年法国、英国相继投入生产以后迅速发展,各主要工业国家意、加、澳、美、苏、日都相继开发投产,我国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发生产,20世纪末开始批量生产,21世纪进入国家防火设计规范并在国内大量使用。
RTTZ / YTTW / RTTVZ / YTTWV / WDZB-RTTYZ / WD-YTTWY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金属护套无机矿物绝缘防火电缆,用多股绞合铜线作为导体,无机矿物绝缘带为绝缘,金属铜带焊接管作为护套的一种电缆。必要时,在金属铜护套外面挤包一层塑料外护套;特殊要求无烟无卤场合,可以在铜护套外加一层低烟无卤护套。
BBTRZ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中作输送电能用。具有难以着火并具有防止或延缓火焰蔓延的能力,它使用于对电缆有阻燃要求的多种场合敷设,如高层建筑、宾馆、医院、地铁、核电站、发电厂、矿石、石油、化工等。塑料防火电缆又称隔离型耐火电缆,是在电缆的绝缘线芯(成缆外径)与外护套之间,填充绕包一层无嗅无毒、无卤的矿物化合物材料。当电缆遭受火灾对,填充层析出大量的结晶水,在降低火焰温度的同对,氢氧化物脱水成不熔不燃的无机硬壳,阻断了氧气供应的通道,达到高级别的耐火性能。
BTLY / NG-A / WDZA-BTLY
矿物复合绝缘铝护套保护隔离型柔性防火电缆(BTLY系列)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消防控制、消防联动、消防报警及消防用电力线路中,可在负载1000V工作条件下承受950℃3小时的燃烧,同时具有抗水喷淋及抗机械撞击的功能。
产品执行标准:本产品适用本公司企业标准Q/JS12.11-2015《额定电压1kV(Um=1.2kV)矿物复合绝缘铝护套保护隔离型柔性防火电缆》,企业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T 12706.1《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kV(Um=3.6kV)电缆》、GB/T 13033《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GB/T 17650《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GB/T 18380《电缆盒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以及BS 6387-201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保持电路完整性的性能要求》。
矿物复合绝缘铝护套保护隔离型柔性防火电缆的说明
矿物复合绝缘铝护套保护隔离型柔性防火电缆是一种高防火的耐火电缆,是在电缆的绝缘线芯(成缆外径)与护套之间,填充或绕包一种无嗅、无卤的矿物复合材料或陶瓷化硅橡胶材料。当电缆遭受火灾时,填充层或绕包层,迅速结壳,结壳非常坚硬、密实,在350-1600℃有焰、无焰情况下,不熔融,不滴落,不脱落,不会造成二次火灾,能烧成坚硬的陶瓷状铠体,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烧后的陶瓷状铠体越坚硬,陶瓷状铠体在烧结的过程中形成的蜂窝状细微孔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火、隔热、隔温的效果,达到高级别的耐火性能,同时采用金属铝护套保护后,极大地提升了电缆在火灾情况下抗喷淋水的能力,是国内柔性防火电缆中成本低,防火能力强、稳定的安全类电缆。
产品结构
型号、规格范围
型号
规格
芯数
额定电压
WDZAN-BTLY
1.5~630mm²
1芯
0.6/1kv
2.5~400mm²
2.3.5芯
4~240mm²
4芯
阻燃电线电缆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中作输送电能用。阻然电线电缆具有难以着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的能力,它适用于对电缆有阻燃要求的多种场合敷设,如高层建筑、宾馆、医院、地铁、核电站、发电厂、矿山、石油、化工等。
低烟无卤电线电缆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中作输送电能用。低烟无卤电缆可分为低烟无卤阻燃系列和低烟无卤耐火系列。低烟无卤阻然电缆具有难以着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的能力,而且,一旦着火,它具有无卤、低烟、无毒、无腐蚀等特性,适用于如高层建筑、宾馆、医院、地铁、核电站、隧道、发电厂、矿山、石油、化工等。
低烟无卤耐火电缆除满足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的特性外,它还能在火灾条件下满足线路供电的能力。主要用于火灾报警、消防设备、排烟设备、以及紧急通道运输、照明等应急设施的供电线路中需要耐火的场合。
辐照低烟无卤电线电缆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中作输送电能用。辐照交联是利用辐照产生的高能量β射线,形成高分子自由基,然后高分子自由基重新组合成为交联键,从而使原来的线性分子结构变成三维网状的分子结构而形成交联。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